復興大橋是彼時國內綜合性功能最完備的城市橋梁。
國內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一舉飛架南北。
之江大橋是當時國內同類橋梁中跨度最大、塔高最高、橋面最寬的大橋。
制圖 田蘭芳
杭州日報訊 翻開杭州的跨江史,自一座錢塘江大橋“孤枕”大川后,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沉寂,才有了錢江二橋的續寫篇章。
而此后,跨江編年敘事的周期不斷縮短。西興大橋、下沙大橋、袁浦大橋、復興大橋、江東大橋、九堡大橋……“八八戰略”指引下的短短20年,僅錢塘江杭州流域的過江通道,就從個位數變成了兩位數。
再往上游回溯,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一線主航道260余公里,上跨橋梁總量已達40余座。
飛虹驟起,跨過從新安江大壩傾瀉而下的一江春水,杭州跨進更廣袤的發展天地。
跨過那條江,是一章城市通行能力升級擴容的交通變遷史,是一段重大工程建設能力迭代的技術進步史,更是一部精神譜系一脈相承的城市奮斗史。
A
通行能力擴容優化 “每一座橋,就是一種幸??赡堋?/p>
10分鐘過江!今年夏天,騎電動車過江東大橋和九堡大橋,不用再等電梯或推行,通過新改造的慢行通道可直接上橋跨江。
越來越方便的跨江大橋,是杭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通行能力的一個縮影。
一座橋意味著什么?便捷通行無疑是第一要義。
2004年10月,復興大橋開通前對外開放的兩天時間,前來參觀的市民超過26萬人——這樣的禮遇,此前杭州建成的任何一座橋、任何一條路都無法與之相比。
當時,浙江省建設廳的一位專家這樣闡釋緣由:錢塘江大橋(一橋)是我國第一座公鐵兩用大橋;(老)彭埠大橋(二橋)是杭甬高速公路過境橋梁;西興大橋(三橋)為連通杭州機場和杭州市區的通道;袁浦大橋(五橋)和下沙大橋(六橋),旨在連通123公里的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而復興大橋,是杭州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橋梁。
城市橋梁的內涵,在于這是一座充滿人性化設計、普惠大眾的橋梁。機動車、非機動車各有通道,對江兩岸的每個人來說,跨江的時間都在縮短。
橋梁所跨越的千米距離,于一座城市是打破交通瓶頸;落到個體身上,則是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一座橋或許帶來了更可觀的收益。盛產橘子的建德三都鎮,曾需要通過輪渡才能跨過新安江進城,2002年12月,伴隨著三都大橋的建成,外地的橘子販銷戶可以開著車直奔橘園,不僅橘子暢銷了,價格也攀升了。
一座橋或許讓親戚之間的走動更頻繁了。錢塘區蜀南村村民顧國芳依然記得,2004年去下沙親戚家,得先乘公交車到碼頭,再坐船,“過了錢塘江到七堡,再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到,一年去不了幾次?!?008年12月,在“八八戰略”加速推進五大“百億工程”的進程中,江東大橋通了,這段原先需輾轉數小時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懊總€周末都可以聚聚了?!鳖檱颊f。
“每一座橋,都是一種幸??赡??!焙贾菔薪煌ㄟ\輸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也體現了橋梁建設在‘與時俱進、對標一流、不斷優化’的理念上,對兩岸民生的積極呼應?!?/p>
去年通車的跨錢塘江彭埠大橋,便是典型。彭埠大橋下層的軌道層兩側,設置了慢行系統,單側寬度達到5.5米,不僅可以騎行,還有專門的慢跑道。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番風景在最早的工程建設方案里是沒有的?!斑@是一份機緣?!焙贾萁煌ㄒ巹澰O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勇駿說,多年前,設計院就參與設計了錢塘江兩岸的三江兩岸綠道,但始終存在一個問題:兩岸的綠道存在斷層。
于是,綠道以另一種方式,依托大橋跨江而來。2019年,彭埠大橋工程建設方案變更設計了一套慢行系統,同時在兩岸建設了兩個橋頭堡。
就這樣,彭埠大橋成為集城市快速路、軌道快線、慢行系統為一體的“一廊多線”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樣板工程??缃?,成為另一種風景。
B
建設能力更新迭代 “每一座橋,都支撐起更大的跨度”
千年來,從獨木成橋到木梁橋、石拱橋,再到當下的鋼梁橋、鋼拱橋、鋼索橋等,每一種材料、技術的創新,都迭代演進出愈加壯懷激烈的發展浪潮。
杭州沒有例外,甚至因大江潮水、江底流沙的存在,一次次刷新紀錄。
把時間拉回到20世紀30年代,當華夏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幾乎成為高鼻深目者馳騁資本才智的領地,中國橋梁專家幾乎被“忽略不計”的時候,由中國人主持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一舉飛架南北。
當時間走近,杭州的跨江橋梁建設,亦是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老彭埠大橋(錢江二橋),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強涌潮河段上修建的公路、鐵路在同一平面并列而又完全分離的特大橋。鐵路由此過江,分擔了錢塘江大橋作為華東路網東西第一通道的運輸壓力;
西興大橋(錢江三橋),是浙江省首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斜拉索橋梁;
復興大橋(錢江四橋),是彼時中國最具備綜合性功能的城市橋梁;
之江大橋(錢江七橋),通車時為中國國內同類橋梁中跨度最大、塔高最高、橋面最寬的大橋;
九堡大橋(錢江八橋),是國內第一個采用“步履式頂推施工”的大橋。把水上施工變成了岸上施工,減少了施工對環境及航運的干擾,避免了水上高空拼裝橋拱的風險;
江東大橋(錢江九橋),中國首座大跨度懸索橋,采用空間纜自錨式懸索橋和預應力砼連續橋梁組合體系,交通功能和景觀功能并重;
錢江鐵路新橋(錢江十橋),在2013年與杭州東站樞紐同步啟用,錢塘江上的鐵路通道從3線一躍成了7線。
“每一座橋,都支撐起更大跨度、更高縱度?!?杭州市公路與港航管理服務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呂建偉拿新建彭埠大橋舉例,“橋的最大跨徑從最開始的80米拓展至240米,扎進河床的橋樁地基,也從原先的50米,生長到百米?!?/p>
于是,錢塘江上的橋,從一層變成了兩層,并且公鐵合建,杭州地鐵在空中跨過大江,實現了“踏浪飛渡”;橋面也越來越寬,從雙向4車道拓展至8車道。
“過江資源是很寶貴的,尤其是在錢塘江上?!?呂建偉感嘆,大橋是江上一景,也是錢塘江大潮的一道地理屏障,“我們一直在追尋兩者之間的平衡,讓兩道景觀相得益彰?!?/p>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跨江的方式從上天到入地。
2010年年底,被稱為“錢江第一隧”的慶春路過江隧道通車,習慣了高居于開闊的江面、馳騁在跨江大橋上的車輛,開始深入江底37米;2014年,錢江隧道開通;2019年至2022年,望江隧道、博奧隧道、錢塘過江隧道等也相繼通車,百姓過江有了更多選項。
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下穿錢塘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跨江的時間,縮短至4分鐘左右。
重要管線也在跨江中更好地保障民生。天然氣管道穿越錢塘江,為濱江、蕭山北部、大江東等地供氣,讓百姓用氣更有底氣。
這是一條條創新通道,也是一條條標桿通道。20年,與錢江潮齊頭并進的,是交通人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精神氣。
C
空間格局開拓重構“每一座橋,都指向一方發展熱土”
縱觀杭州20多年跨江發展,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一種邏輯:哪里建橋了,哪里就慢慢繁華了。
既是區域協調路,也是城市格局路。這是江上的年輪,帶著城市發展戰略的深刻烙印。
2001年3月,蕭山和余杭撤市建區,拉開了杭州第五輪城市總體規劃大幕,城市布局從以舊城為核心的團塊狀布局,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線的跨江、沿江,網絡化組團式布局。
2004年通車的復興大橋北端通過復興立交橋與上城區中河高架路相連,南端通過中興立交橋與濱江區江南大道相接,濱江區、蕭山區與杭州老城真正同處一“城”,千年古城開始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
與城市發展相和,跨江的步調越來越頻密,所持的視野也越來越廣闊:
2008年年底通車的江東大橋(錢江九橋)是連接杭州主城區和前進工業區、江東工業區、臨江工業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極大推動杭州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
隨著臨平、下沙和江南三個副城快速發展,杭州迫切需要一條能將主城區與三個副城便捷連接的快速通道,2012年建成通車的九堡大橋就能較好滿足這一需求。大橋還分別與海寧東西大道、杭浦高速、杭甬高速、機場快速路連接,成為杭州東部重要對外聯系通道。
同樣在2012年建成通車的之江大橋(錢江七橋),將濱江、富陽、淳安等納入輻射范圍。此前的之江路,是進城區的一個瓶頸,擁堵時有發生。之江大橋通車后,從富陽等地到濱江,直接走之江大橋,省時省心。
而在去年,伴隨著滬杭甬高速改建工程完工,新建彭埠大橋在杭州東部牽起了一條串聯臨平副城、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的南北向快速走廊,支撐起杭州“城市東擴”和“擁江發展”戰略,并有力促進長三角地區交通高質量一體化。
“每一座橋,都指向一方發展熱土?!焙贾菔薪煌ㄟ\輸局相關負責人感嘆,放眼杭州全市域,江上的一座座橋梁,都承載著跨越發展的軌跡。
在富陽,一座中埠大橋,為長久以來蓄勢待發的場口地區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涌現出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創業者。
在桐廬,富春江三橋連接起梅蓉村與柴埠村,不僅初步構建了桐廬繞城交通體系,還服務于桐廬“兩路兩江”產業發展軸、“一港兩線”黃金水道發展。
在建德,隨著新安江畔這座美麗城市建設框架的拉開、東拓步伐的加快,洋安大橋啟動建設,并于2006年通車,為洋安新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城市骨架被逐漸拉開,“對江”的概念日益淡化。
這是一座城市從“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過”的跨越,是兩岸萬家燈火的當下,也是杭州擁抱大灣區、擁抱新時代的未來。
政協要聞